Sunday, April 21, 2013

四月廿一:雨日淡水

霧濛濛的雨日淡水,踏行馬偕曾經走過的足跡,那些文本記載的地理名詞終於不再是想像,而是銘刻在心上的風景。從小白宮的外圍高台遠望,若是好天氣,則可欣賞到完整的淡水夕照和遠方的觀音山。「不過這裡可能會蓋起二十七層樓的新建案」蘇長老說。屆時此處的地理風貌與視覺景觀將受到重大影響,這場漫長的抗爭仍舊持續中,諸類聽來荒謬的事情不斷在生活中上演,說了半天怎麼還是嘆出那句「這就是台灣」。其實我也曾這樣說過,在澳門友人T問我為何這裡的新聞不分國內外全是些奇人異事和八卦追蹤,重播一輪又一輪?我只無奈笑說,「這就是台灣」,這樣概括回答可能很糟,但更糟的是:這竟然是事實。

「山和海本來就是屬於大家的。但是台灣的海景全都被財團買走了」他苦笑。

第一次聽見這句話,是在杉原灣的現場。現在是第二次。

每提起一次就難受一次,我又想起老家的海……。

離開文化行旅的隊伍,來到淡水老街,好忙,好亂,好累,好擠,好多人。好不容易到這裡,竟只想走得更遠更疏離一些。逛了這麼多回,比起現場所見,照片裡的風景,還是更接近我想像中的/我希望的淡水:「忽然世界變得好安靜。所有蠢動的念頭,凝止、收束在一道光裡。一道吸收了過去與未來的光。凝縮了一切,尚未放散以前。就停在那裡。」

會再回去嗎?

Friday, April 19, 2013

四月十九:水源街小籠包

無標題

和同學在水源街上的水源街食晚飯。
 -
眾人約好穿著牛仔襯衫出門,卻沒料到晴日包藏著雷雨未下的溼悶,圍著大圓桌,我們聊著即將來臨的淡水小旅行,待做的報告,研討會的行前練習等等的生活瑣事,等夜更深一點,還預備好蛋糕、禮物和茶水甜品以慶祝好友的生日。炒飯,酸辣麵,餛飩,小籠包上桌,醬油加醋拌一點薑絲,利索地夾一個來蘸,醋味的核心還有一種幽淡的果香。
 -
儘管再多你嘆我怨,順境與逆境,便在美食入口之間流轉個幾回,合而為一。

四月十九:一九八八,一九八九,一九九零

無標題  

雨已經停了,所有的星星都亮了。

一九八八,一九八九,一九九零,第一次罰站的十三歲,令人心折的戀愛在十七歲,大學畢業二十二歲,她二十三歲生日,妳二十四,我快要二十五,二十七,三十歲,四十歲,五十歲,數不完的一輩子我們還在路上,不知道會走向何方。

Monday, April 15, 2013

四月十五:那些似有若無


「生活裡的片段,在樣貌轉換後,
 那些似有若無的游移情愫,製造了一個全然美好的假象。」
--
學校紅磚小屋的個展,「那些似有若無」。作者陳禹萍,高雄人,現為南藝大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四年級的學生,主修陶藝創作。曾經來此當交換生。她說,在這創作階段,寂寞、煩惱都是她的靈感來源,「我不能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,替他們製造一個全然美好的假象。我只能讓他們以可愛的姿態,或多或少減輕他們帶來的麻煩,至少在看待這些煩惱時,還能夠令人會心一笑」。展場不大,有幾隻頂著鹿角、相貌樸拙,但質地溫暖入心的陶塑小可愛棲守在那兒,等待疲憊的人前去會望,或許用手掌貼著傳遞溫度,就會化解煩憂了。

Saturday, April 13, 2013

四月十三:「身體要快樂」

許芳宜&藝術家:年輕藝術家城市系列。

這些年輕的藝術家開始習舞的年紀和原因都不一樣,有人五歲就參加舞蹈班,剛開始練的是民族舞;有人想當街舞界的第一把交椅,或者是舞台上的王子,有人練舞是因為那樣看起來很帥,有人練舞卻遭到家庭反對,後來怎麼抗爭、面對的,我們不知道,只知道這些舞者帶著各自不同的生命經驗,卻同樣熱愛跳舞的心站在台上,發誓要跳一輩子,因為跳舞讓他們快樂。當台上的舞者自我介紹與台下打招呼互動,說大家好,就高聲道好,好笑就笑,厲害就歡呼,孩子們作為觀眾,給予的反應非常立即、真實。

整場表演結束,十幾位年輕舞者手拉著手敬禮再敬禮,全場掌聲不息。許芳宜走出來一同牽起手說(事後回憶起來,這段話吾友郁芬記得比我更清楚,故引用之):

「身為一個老師,我可以教他們技巧、表演、經驗,但我唯一沒有辦法給他們的,是像這樣一個舞台。請多給這些年輕人們上場的舞台,請多給他們機會,他們可以在家裡把刀磨的很利,但若沒有上台練習,永遠也不會成為鬥士;若在未來有天,我相信一定會的,當他們發光發熱,是因為有現在台下的每一個你們給過他們機會。謝謝。」

謝謝今晚,也謝謝你們。